国外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知识图解

何为“Sugar High”?儿童食糖过量说

发布时间:2019-09-18 06:55:50 来源:国外网站推荐 更新时间:2024-05-01 19:06:15 人气浏览:

周末去参加一个五岁小孩的生日派对,派对现场摆了不少饮料、糖果、饼干。参加派对的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也吃得不亦乐乎,嬉闹欢笑尖叫声充满整个房间。席间不经意地听到一个爸爸替他儿子婉拒主人递来的蛋糕:「他不能再吃啦,再吃就要sugar high了!」

何为“Sugar High”?儿童食糖过量说

所谓的Sugar high,也就是食糖后兴奋感,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小朋友家长圈、学校老师之间流行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的中心概念是,小朋友吃了过多的糖(精制糖)以后会出现过动、冲动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甚至会大搞破坏。有些人更认为这种状况不只出现在小朋友身上,青少年或成年人吃了太多的糖也会出现难以专心、坐立难安的症状。这个说法在九零年代被数个实验推翻,逐渐被学者们当作一个都市传说。

 

Sugar High 的都市传说,从1980 年开始…

因为制糖技术的进步,精制糖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脱离了奢侈品的行列。此后,人类除了从碳水化合物、水果、乳制品等食物取得天然糖类之外,更开始从加工食品当中摄取大量的蔗糖。二十世纪中期,人们开始意识到摄取过多的糖与多种慢性疾病之间有很高的关联性,渐渐地,「糖」身上背负的罪名也愈来愈多。

1980年,研究者观察、纪录并分析一群4-7岁儿童的饮食内容和活动程度之后,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这群儿童的糖份摄取量和他们的过动程度还有攻击性都呈现正相关1。媒体与大众把这个研究结果推论为:吃愈多糖的小孩愈过动、吃太多糖是造成小孩过动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当A 跟B 两者有正相关时,不代表A 是B 引起的,也不表示B 是A 造成的。但是,当时的大众仍把这份文献当作「糖会导致小孩过动」这项说法的科学证据,「糖」所背负的罪名也就因此而多了一条。同一时间,家长或学校老师也表示这个说法与他们的经验吻合,他们确实观察到当孩子们吃了很多糖(通常是糖果、含糖饮料、饼干蛋糕等)之后,会变得特别好动、暴躁。

但真的是甜食害的吗?那么,后来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推翻这项说法的呢?

1994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所刊载的一篇实验报告指出,在饮食当中加入大量的糖注1、2,并不会造成儿童过动行为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或产生情绪障碍等等负面影响。在这个为期九周的实验当中,实验参与者所有的饮食,举凡三餐、点心、水果、饮料全部都由研究者提供。实验正式开始前,小朋友家中所有的食物都先被打包带走,不但如此,这些小朋友的家人也必须和他们一起吃研究者所提供的食物,同时也被禁止在小朋友面前吃额外的食物。这些大费周章的准备都是为了精确地控制在实验进行期间,受试者各类营养素和糖份的摄取量。

实验当中的饮食分为三类,这三类饮食的差别在于甜味的来源,一类是以蔗糖为主,第二类以阿斯巴甜(Aspartame)为主,第三类则以糖精(Saccharin )为主。每个小朋友都会吃到三类不同的食物,而且每种连续吃三个礼拜,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三类食物实际上属于哪一类。根据家长、老师以及客观量表的评分显示,参与实验的儿童,不管吃的是糖、阿斯巴甜、或是糖精都没有特别过动,也没有特别不专心或是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除了 ​​这个实验以外,从198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期,虽然有一、两个实验发现少数受试者在食用大量蔗糖后有非常轻微的行为差异,其余多个实验都得到相同的结果:相较于安慰剂,儿童(不管是一般儿童,或是符合ADHD 注3诊断的儿童)在摄取大量的蔗糖之后,并不会变得特别过动,也没有比较不专心,更没有不同的行为或认知表现。

1995年的一个后设分析(meta-analysis)研究,搜集了16个比较儿童食用蔗糖和阿斯巴甜/糖精之后行为有无差异的研究报告7。分析指出,不论是动作技巧、情绪、学习能力、攻击性、家长老师和实验者观察儿童之后所给予的评分……等指标在食用蔗糖跟食用代糖两个组别之间都无差异。另一个比较新的后设分析研究由学者Benton在2008年所发表9,其中搜集了11个试图探讨吃糖会不会使儿童过动或行为改变的研究。他指出,在这之中,仅有一个研究内的一个子实验支持吃糖会使儿童的行为立即产生变化。

那要怎么解释某些家长跟老师信誓旦旦地宣称他们亲眼见到,小孩吃太多糖以后呈现暴走状态?另一个有趣的研究11招募了一群妈妈,她们认为自家小孩的行为在吃糖后的容易变得不同。研究者将这群妈妈分成两组,其中一组的妈妈被告知说,自己的小孩吃了大量的糖,另一组的妈妈则被告知说自己的小孩吃了安慰剂。但事实上,所有的小孩都吃同样的安慰剂,没有人吃真的蔗糖。这些妈妈在小孩吃了安慰剂之后跟小孩互动,并且评估小孩的过动行为。误以为自己的小孩吃的是糖的妈妈,不但给小孩比较高的过动分数,在跟小孩互动时也比较常批评小孩、比较常发号施令。简言之,某些「亲身经验」其实可以被观察者期望效应所解释。

到底会不会引发ADHD?还需要更多实验确认所以,吃太多精制糖真的不会引起过High 吗?早期的实验当中多以阿斯巴甜做为控制组的安慰剂,但后来有人质疑阿斯巴甜也会引起过动,所以这种实验里面的实验组跟控制组没有差异也不能排除蔗糖的嫌疑。后期的实验改用糖精或其他人工甜味剂为控制组,发现吃蔗糖、阿斯巴甜、或其他人工甜味剂是没有差别的。

但是,万一其实这些「其他」甜味剂也会影响食用者的行为呢?换句话说,有没有可能重点不是哪一种形式的甜,而是「甜味」本身呢?毕竟「甜味」即会引发脑中多巴胺的释放,短期内大量甜味的刺激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不过可惜的是目前似乎还没有足够的文献能回答这些问题,毕竟直到现在,实验设计完善的相关文献也不过才寥寥十数篇啊。

总而言之,学者普遍认为现有证据并不支持过去民众所认为的sugar high 这个现象。但由于过去研究多比较吃糖与吃其他代糖的差异,无法排除食用「甜味」会造成任何影响的推论。另外,关于长期食用大量糖类或甜味剂与ADHD 之间的关联也还不清楚。这些延伸议题,或许值得大家的注意。


推荐阅读

  • 一周热门

  • 小编推荐

  • 最新收录